第三章功能性食品的分第三章功能性食品的分类类云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2第一节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本节要点1.影响衰老的因素2.衰老学说的基本内容3.具有延缓衰老功能的物质3一、概述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步入老年后:4生命有限,如何使有限的生命延长即长寿,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良好生活条件下,人的正常寿命应是多少?有多种学说。①寿命系数学说各种动物的生长期与寿命有关。生长期的5~7倍为其寿命期,该系数称为寿命系数。人的生长期为25年(以人体骨骼愈合为标志),25×(5~7)=125~175岁,因而认为人的寿命为125~175岁。②性成熟系数学说动物的寿命是性成熟年龄的8~10倍。人的平均成熟年龄为14(以女性初潮,男性遗精为标志),因此提出人的寿命应为14×(8~10)=112~140岁。5③细胞代数学说人体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平均可培养50代(40~60代),每一代相当于2.4年,称为弗列克系数。从而得出人的寿命应为2.4×(40~60)=96~144岁。④比较生物学说从比较生物学的角度,各种哺乳动物的寿命与其脑内均浆体的自动氧化速度之间有一定关系,脑均浆的自动氧化速度越慢其寿命越长,人的平均寿命为90岁。⑤α-生育酚学说从哺乳动物血清中α-生育酚的浓度(代表着体内抗氧化物的浓度)与其寿命呈正相关关系,得出人的寿命应在90岁以上。★④、⑤两种学说,均与体内自由基有关,而消除体内多余自由基以延长寿命已达成共识。6(一)、衰老的定义与表现1、衰老------生物在生命过程中,整个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的总现象。这些变化对生物体带来的是不利的影响,导致其适应能力、贮备能力日趋下降,这一变化过程会不断发生和发展。•衰老可理解为机体的老年期变化。•其内涵包括四个方面:•指进入成熟期以后所发生的变化。•指各细胞、组织、器官的衰老速度不尽一致,但都呈现慢性退行性改变。•指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机体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指衰老是进行的,即随年龄的增长其程度日益严重,是不可逆变化。7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代谢机能降低,基础代谢约降低了20%。脑、心、肺、肾和肝等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下降。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出现衰老现象:血压升高、头发变白脱落、老年斑、皮肤皱纹各种老年病,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和恶性肿瘤☆★身体各部位的衰退将以不同的速度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主要取决于人的遗传、病史、饮食和一生中的医疗保健状况。8(二)、衰老学说1、自由基学说提出:英国D.Harman于1955年核心:衰老是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最终产生脂褐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蓄积于内------成为老年色素。自由基学说----------在众多衰老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2、免疫学说免疫功能是活细胞最古老的功能之一,免疫功能衰退是机体衰老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提出:免疫学家Walford和Burnet分别于1969和1970年核心:①免疫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统一的主要功能系统。在老年期免疫功能逐渐衰退,致使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的发病率逐渐增多。②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心器官,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总枢纽。胸腺从中年开始逐渐退化,到老年时仅残存少量生产免疫因子的活力。胸腺衰退与萎缩,是免疫衰老学说的重要依据之一。免疫衰老主要表现在免疫中心器官胸腺和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泌活力与细胞分化的退化上。免疫衰老的后果:肿瘤易感性增加;自身免疫疾病发病率增加;传染病易感性增加恢复缓慢;组织移植排斥性减少。93、脑中心学说(衰老的内分泌学说)提出:Finch(1976)、Everitt(1980)认为在中心神经系统内,存在一个控制“衰老”的神经结构,称为“衰老钟”。单胺类递质控制衰老钟的运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上升会延长机体的寿命。5-羟色胺含量升高则促进衰老。有证据提示:衰老中5-羟色胺系统占优势,而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系统功能下降。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前体-------酪氨酸5-羟色胺前体------色氨酸因而在食物中酪氨酸/色氨酸的比例会影响衰老的进程,这一点已为实验所证实。提示:睡眠与色氨酸10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一种分解儿茶酚胺的酶类---单胺氧化酶(MAO)----灭活儿茶酚类递质的生理作用单胺氧化...